搜索
搜索
/
/
/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

一、技术概述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作物,多年反复种植,极易受到种苗传播病源反复浸染(如宿根矮化病、花叶病和黑穗病等),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从而导致宿根年限缩短以及种性退化。防止种苗带菌(毒)传播病害,最经济有效措施就是生产、繁殖和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甘蔗健康种苗可有效去除甘蔗宿根矮化病、病毒病等危害。种植甘蔗健康种苗具有出苗快、苗齐壮,当季产量高,宿根蔗年限长等优点。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首次成功发明了甘蔗种苗温水脱毒处理方法及设备,目前在云南、广西建成温水脱毒车间22间,年生产脱毒种苗规模达2万吨以上,实现了温水脱毒种苗工厂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同时,首次创建了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标准化技术规程,为我国生产和推广应用脱毒种苗成功开辟了技术新途径、提供了全程技术支撑。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于2009年10月7日获国家发明专利,于2012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2014年、2015年连续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015年在CCTV 7《农广天地》首次播出;2016-2017年,研究成果在低纬高原蔗区云南8个主产州(市)累计推广应用418万亩,挽回甘蔗损失334.4万吨,增加蔗糖41.81万吨,新增销售额35.79亿元,新增利润11.36亿元,节约种苗和劳力成本10.45亿元。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的推广,有助于解决甘蔗生产特别是宿根甘蔗长期以来低产、宿根年限短、生产成本高,效益差的重大问题,对推进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社会稳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增产增效情况

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种植,平均亩产比传统种植提高1.0吨以上,按吨蔗价420元计,亩增收420元,延长宿根年限2-3年,可降低种植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提高甘蔗含糖分(0.5%),降低糖厂吨糖生产成本,可有效地提高蔗糖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技术要点

1、健康种苗生产

(1)选择生长健壮成熟蔗茎,切成170 cm/节段内,绑成小捆,堆放于吊篮内;

(2)处理池水温加热到51℃-52℃,放入装有种苗的吊篮,使其完全浸没;

(3)采用温水处理设备进行(50±0.5)℃温水脱毒处理2 h,从甘蔗种苗放入处理池开始计时;

(4)种苗从处理池吊出后,放入装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冷却消毒池浸泡5-10 min。冷却消毒后即可种植,也可摆放1 d~2 d待胚芽硬化后种植。

2、健康种苗种植

(1)在工厂化生产温水脱毒健康种苗基础上,建立无病种苗圃,温水脱毒健康种苗通过专用种苗圃扩繁,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无病种苗;

(2)在云南,多数单元蔗区面积小,温水脱毒种苗宜通过一、二级专用种苗圃扩繁,提供生产种植,即可满足生产需求量;

(3)苗圃选址:苗圃应位于交通和管理都比较方便的地方。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地块土质、肥力均较好,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完善。一级苗圃宜设在温水脱毒种苗生产车间附近;

(4)健康种苗种植:一级苗圃专用于种植经温水处理的脱毒种苗。脱毒种苗摆放1 d~2 d待胚芽硬化后种植,每亩下种量为8 000~10 000芽,双行接顶摆放(与当地常规种植方式相同)。一级苗圃需严格防护以免受病虫害侵染,各项操作应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一旦发现染病蔗株,应尽快拔除防止再次侵染。二级苗圃专用于种植从一级苗圃收获的蔗种。蔗种不需进行温水脱毒处理,但应防止再次侵染。二级苗圃从下种开始直至收获,都应由专业种植大户加强田间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巡查指导病虫害防治。二级苗圃收获的蔗种即为生产用脱毒健康种苗,可提供蔗农种植;

(5)田间管理:田间施肥及栽培管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注重病虫害监测、种苗纯度检测。种苗砍收和种植全过程中,用于接触甘蔗的工具应经过75%的酒精消毒。

四、适宜区域

全国甘蔗优势区域。

五、注意事项

1、规范脱毒种苗生产技术

甘蔗脱毒种苗生产,采用甘蔗温水处理设备进行温水(50±0.50C)脱毒处理2小时。

2、建立基础种苗和生产用种两级扩繁体系

在工厂化生产温水脱毒健康种苗基础上,建立无病种苗圃,温水脱毒健康种苗通过一级、二级专用种苗圃扩繁,由二级专用种苗圃直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无病种苗,实现甘蔗健康种苗专业化生产供给。

3、做好甘蔗脱毒种苗检测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在脱毒种苗生产、繁育过程中,利用血清(ELISA)及PCR等检测技术切实做好脱毒种苗抽样检测,确保健康种苗质量标准。

上一个:
下一个: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列表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电话:0871-65892704   传真:0873-7222489

版权所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34号     滇ICP备11003733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