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
水田、水浇地高产高糖种植技术

水田、水浇地高产高糖种植技术

水田、水浇地高产高糖种植技术


水田、水浇地高产高糖种植技术
(一)整 地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为甘蔗创造一个“深、松、细、平、肥”的良好土壤环境。犁耙深度要达40㎝上,土壤要求松而不散、软而不硬、细而不粉,这样的土壤有利于协调水分和空气矛盾,施肥效果好,能持续、均匀地供应甘蔗所需养分。
在整地过程中,水田蔗要认真根据地形开挖排灌沟渠,在地形平坦的蔗地,四周要挖掘排灌水沟,沟深要达50~70㎝,以切断四周水源渗入,中间要有“十”字型、“丰”字型的干渠或支渠,支渠深度不少于40~50㎝,对地形不平坦的蔗地,要在低洼处设置排水渠,按水源方向由高到低设置排水沟。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种植技术

(二)开挖蔗沟
  植蔗沟深度一般为30~35㎝,沟底宽20~25㎝,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蔗区可适当浅一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蔗区可深些。蔗沟之间的行距在90~110㎝之间,在年平均气温高于20℃以上的蔗区(如元江、瑞丽、潞江坝),甘蔗萌芽快,分蘖多,伸长期长,选择 100 ~110㎝的行距较为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8~19.9℃的南亚热带蔗区,选择90~100㎝的行距为宜。

(三)下种前施足基肥
  开挖好后的蔗沟,下种前施入底肥,每亩底肥使用细碎有机肥1500㎏,加尿素15~20㎏、普钙50~60㎏、硫酸钾(或氯化钾)20㎏拌合均匀撒施于植沟,再用锄头锄沟底,使土、肥混合。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种植技术

(四)品种选择与种苗处理
  水田蔗地宜选用中大茎或大茎、增产潜力大、宿根性强的良种,如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云蔗81/173、云蔗89/151、云蔗89/7、福农91/21、闽糖69/421 等。做种的蔗园应该选择生长健壮、无混杂、无病虫害的新植蔗园,种苗采用植株上部蔗茎,砍种2~3芽一段,沿蔗茎横切面进行,上短下长,切忌砍成斜面。砍出的蔗种采用5~8%石灰水蘸种(蘸两头)或采用多菌灵浸种,以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甘蔗发芽率。

(五)下种栽培
  1、栽培时间: 水田甘蔗的高产栽培,要求提早时间,有霜冻蔗区,在“立春”至“春分”下种,越早越好,没有霜冻的蔗区,实行冬植蔗地膜覆盖,充分利用云南2、3、4 月份气温回升快的特点,争取早出苗,为提前拔节打下基础。
  2、栽培密度:下种密度根据行距而定,行距100~110 ㎝的蔗地以亩7000芽为宜,90~100㎝行距以8000芽为宜。
  3、下种方式:根据下种量可采取双行接顶或双行对空下种,蔗种平植于蔗沟,芽朝两侧,两行种苗保持10㎝的距离,覆土厚度3~4㎝。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种植技术

(六)适时喷施除草剂和进行地膜覆盖
  甘蔗栽种后,要及时灌溉出苗水,出苗水以过沟水为宜,避免田间积水,防治底肥流失。灌出苗水后2~5天后,每亩采用40%莠去津200~250mL或80%阿灭净100~130g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对水60㎏对蔗沟表土进行均匀喷雾,防治苗期“夹窝草”危害蔗苗。蔗田喷施除草剂后,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要求紧贴土面,两边压实,不通风透气,并保证透光面在20㎝以上。

(七)田间管理
  1、壮苗促蘖、促控结合,做好苗期田间管理
地膜覆盖的甘蔗,由于膜内温度高、土壤水分均匀,一般2 个月后就能达到齐苗,齐苗的蔗地要及时揭膜,揭膜后,要围绕着“壮苗促蘖”来进行田间管理,一是追施壮苗肥,亩使用碳铵30~40㎏,有螟虫、蔗龟等地下害虫危害的蔗地,在小培土时, 采用相应杀虫剂与追肥混合均匀,撒施于蔗根基部,进行施肥培土;二是在分蘖期水分上要注意“促控结合”,促进根系发育。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种植技术

  2、重施攻茎肥、大培土、排灌结合,最大限度促进伸长期生长

  5月底、6月初,水田甘蔗已经开始拔节,蔗茎和叶面积急剧增长,伸长期是形成甘蔗产量最关键的时期,管理上要充分利用云南夏秋高温、强光、多雨等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促进甘蔗生长。
  (1)及时重施攻茎肥并大培土
  每亩采用尿素40~50㎏(或相应其它氮肥)、普钙40㎏,混合集中一次施用,并进行大培土,培土要求饱满,高度不低于30㎝, 这样既能使蔗茎分布均匀,又能促进根系的大发展,同时可以把无效分蘖压埋,达到匀苗的目的,保证有效蔗株的加速伸长。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种植技术

  (2)因时因地,做好排灌
  在伸长期一定要注意蔗田排灌。一是在雨季开始前清理开挖周围的排水沟及蔗地中间的墒沟,以利排灌;二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灌溉,如果降雨较均匀,则不需灌水或少灌水,但若遇间隙性干旱,就必须及时灌溉,在整个大伸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感官指标是脚踏沟畦,有脚印而不粘土为宜。
  (3)及时防治甘蔗病虫草害
  大培土后,每亩使用40%莠去津200~250mL、阿灭净100~130g等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均匀喷施蔗沟防治杂草。
  伸长期要切实做好绵蚜、粉介和褐条病、黄斑病、眼班病等防治工作。在前期防治甘蔗地下害虫的基础上,6、7月份要注意防治甘蔗绵蚜、蓟马。 在病害防治上,首先加强水肥管理,防治蔗田积水,及时剥除枯老脚叶,间去无效弱病株,使田间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在施肥上,要多施磷、钾肥,避免重施氮肥。对发病严重的地块,要采用相应药剂进行喷施防治。
  (4)适当控制后期水分,促进蔗糖转化    
  水田甘蔗一般在11月中旬至翌年初陆续进入工艺成熟期,成熟期的田间管理应注意控制一定的田间土壤湿度,保持“润”的状态较为适宜,这个时期灌溉,以每月1次“跑马水”为宜,浅水过沟,不宜久泡。 收获前一个月不宜灌水,保持田间“燥”的状态,促进甘蔗成熟。

  (八)适时收获,快锄低砍
  为保证宿根甘蔗的萌发,新植甘蔗应选择“立春”后收砍较好,这样可避免1月份云南蔗区低温和霜冻对宿根蔗芽的影响;砍时采用快锄进行,入土2~5㎝,蔗桩不露外,小锄低砍不仅有利于当年甘蔗高产, 还利于第二年宿根甘蔗的萌发,为甘蔗的持续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种植技术

上一个:
上一个:
返回列表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电话:0871-65892704   传真:0873-7222489

版权所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34号     滇ICP备11003733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昆明